內存計算時代已經到來怎能少了S4 HANA
發(fā)表于:2018/2/22 10:16:08??閱讀量:?[關閉]
有幾次當我們的團隊走過街邊的夜市,看到地上擺著的各種各樣的小商品,有iPhone的貼膜、手機外殼,當然還有各種內存條和8G/16GB 的小優(yōu)盤等,這時候總會有人喊出一句:“看!內存計算時代已經到來!”雖然這不能準確地表達內存計算時代已經到來,但是這基本上也說明了一個現象。在內存容量和CPU速度已經不再成為問題的時代,我們的傳統計算架構是否應該有新的變化?
或許有人說內存計算技術,或者內存數據庫本來就不是一個新話題。確實如此,就像從手持移動設備不斷地更新中我們也能看到同樣的歷史。大家用了這么多年的手機,各種功能其實早就有了,語音識別在1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在做了,但是這并不妨礙某一款新手機一經推出就立即讓全球用戶都成為它的粉絲。其中的奧秘就在于它重新定義了手機的概念。
SAP HANA和蘋果iPhone一樣都是技術創(chuàng)新的產品。所謂創(chuàng)新就是基于以前的技術積累,同時又要突破這些技術積累的慣性思維而創(chuàng)造出新的東西。SAP HANA和iPhone這兩種產品中所包含的所有技術在過去很多產品中都有它們的影子或者有技術原型。但是只有它們將過去這么多年的知識積累和技術創(chuàng)新做到了極致,并且成為這股創(chuàng)新力量的創(chuàng)新者,才能讓其他的市場參與者競相跟隨著這股潮流。
當前信息系統架構的普遍問題
隨著企業(yè)的業(yè)務擴展和數據量的增大,性能這一問題逐漸暴露出來。當然這也是在目前海量數據或大數據背景下的一個越來越明顯的趨勢。可以說,很多應用系統的核心性能問題都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在磁盤I/O的瓶頸上。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個問題呢?目前的大部分應用系統都是基于傳統關系型數據庫(RDBMS)而創(chuàng)建的,無論是交易型(OLTP)還是分析性(OLAP)業(yè)務系統。但是傳統的關系型數據庫主要是為傳統的交易型業(yè)務系統(OLTP——在線交易處理型應用)而設計的。由于早年的計算機硬件成本和架構制約了數據庫的設計,關系型數據庫這一堪稱經典且曾經有效的設計一直沿用至今。從DB2、Sybase、Informix、Oracle、MS-SQL Server、MySQL等這個領域所涌現的眾多產品中,我們能夠看出這個市場是多么廣闊和重要。這些數據庫產品的版本一年比一年更新得快,效率和功能也確實越來越強大。但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事實,這些基于傳統關系型數據庫和傳統架構進行的優(yōu)化和改進都是基于磁盤技術來進行的。
信息的爆炸式增長和對于信息的實時處理能力始終是矛盾的。當希望從海量數據中快速獲得所需要的信息時候,企業(yè)對信息系統的這種對海量數據的實時處理能力的需求,在過去從來沒有如此之強烈和迫切。而此時信息系統所不可避免的遇到的性能問題就成為企業(yè)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重大挑戰(zhàn)。數據量越來越大,運算越來越復雜,響應時間要求越來越短,而性能卻越來越慢,用戶體驗越來越差……
從過去的幾年來看,計算機處理器的速度幾乎沒有太大的突破,但是伴隨著的是CPU處理器從單核走向多核,從2核、4核,到8~10核,而且很快即將擁有32~64個內核的單處理器。通過增加處理器的內核,CPU具有了更強、更多并發(fā)的計算能力。在CPU這樣的新發(fā)展趨勢下,傳統軟件架構如果不做革命性的創(chuàng)新,無法有效駕馭和充分利用這種新硬件架構的優(yōu)勢。從總體的系統架構優(yōu)化角度來看,期望單純通過加大硬件投資,是無法給企業(yè)帶來良好的投資回報比的。以下是主要的一些原因。
• 無法充分地發(fā)揮出多CPU內核配合大內存硬件架構的潛在高性能。
• 數據流為:磁盤經內存至CPU,數據吞吐的瓶頸依然存在。
• 數據庫只“存放”數據,耗時的計算仍然習慣性在應用層完成。
• 沒有內存數據庫做支撐。
• 不支持大規(guī)模并行處理計算。
• 沒有解決列存儲、行存儲、內存技術、并行化處理的組合應用問題。
本文選自《SAP內存計算——HANA》,胡健和軼東等著,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來源:csdn)
本文鏈接:內存計算時代已經到來怎能少了S4 HANA